行業動態
藥價全松綁箭在弦上 會否迎來漲價“狂歡”
作者: 來源:神宇醫藥 日期:2014-11-07 10:48:36

“這是一個動蕩的年代,也是一個最好的年代”,國內一家券商首席研究員如是評價呼之欲出的藥品價格放開管制政策。
由新近召開的全國物價局局長會議上傳出的“藥品價格將全部放開”的消息,最終被確認為國家發改委已經向各省及部分企業下發了征求意見稿,擬全面放開藥品價格管控。
這一消息被一些行業人士視為發改委價格司給醫藥界帶來的福音。而這一福音能否成真,仍沒有確切消息。不過,南都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業內已普遍認為藥品價格若全部放開最終將深度影響醫藥全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
未批之前仍有不確定因素
依照征求意見稿,在國家發改委擬放開的藥品中,血液制品、全國統一采購的藥品和避孕藥具、一類精神和麻醉藥品以及專利藥,這四項藥品的價格擬于2014年年底前最先放開。而醫保目錄內的藥品價格放開的具體工作方案在2014年11月報國務院審批,2015年1月起實施。
不過,國家食藥監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一位專家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藥價管制放開的前提是國家要執行醫保基準價,即同一通用名藥物可以報銷的錢是多少。這個基準價目前還沒有。
“基準價‘誰來定,定多少’是一個頗為麻煩的事情。誰來定的問題,目前隨著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反腐力度的加大,該部門已無心再管,醫保部門會否來接手,目前還沒有確切消息。但從業內來看,大家普遍認為醫保部門來定基準價的可能比較大。”在該位專家看來,事實上,藥價管制全面放開實行基準價后,也存在潛在的弊端。
依照征求意見稿,藥價放開后,實施醫保報銷基準價,多出來的部分需要老百姓自己買單。基準價若制定得不合理或相關配套制定出現漏洞,即有可能增加公眾用藥負擔。
“藥價放開后,老百姓自掏腰包的錢的多少,與醫生處方息息相關,在以藥補醫未徹底改革之前,醫生還是存在誘導患者開大處方或者說高價藥的動力。”該位專家如是指。
而此前一直呼吁對藥品實施市場定價的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于明德會長則表示,全面放開藥價管控之前,已有醫保支付價、有總額予付制等試點的成功經驗。至于價格管制放開后是升還是降并不重要,市場競爭決定價格總比權力干預管制價格科學。
一旦獲批影響范圍幾何?
藥品價格管制政策一直備受詬病,不過地方對藥品管制改革試水已經悄然在推進。
今年10月22日,江西省率先對藥品價格管理實行了改革,放開了省管的全部601個非處方藥,企業可以完全自主定價。這被視為藥品全面開放的先兆。招商證券李珊珊認為,藥品價格放開進程可能會反復,但讓市場在醫藥行業占據更大話語權,減少國家對藥品價格的干預是一個大方向,大方向已出。
那么,一旦國家發改委的方案獲批,究竟對行業的影響會體現在哪些方面?
有分析就認為,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目錄的藥品,少數生產具有壟斷性的藥品將最先受到影響,
據悉,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目錄的藥品數量為2000多種。這2000種藥品里面,國家醫保目錄的藥品則中央管理1500種,地方管理500種。這部分藥品加上少數生產具有壟斷性的藥品,總數占已批藥品數量的約22%。除此之外,已批準上市藥品中超過7成藥品此前已經在實施企業自主定價,實行市場調節價。
牛正乾(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
“若真如發改委此前的方案所示,藥品價格擬由醫保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醫保支付標準,實際購買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讓市場機制在藥價形成中的作用進一步發揮,那么,意味著‘二次議價’逐漸取得官方認可,管理模式的改變趨勢很可能將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給到南都記者的分析材料中如是指。
對于醫院而言:若最終的方案規定醫院銷售價格低于醫保支付基準價的藥品,差額歸醫院,而售價高于醫保支付基準價的藥品,醫院沒有利潤,超額部分由患者自付。那么,醫院出于利潤考慮,有可能會主動推薦低于基準價的藥品,貴藥處方有可能得到一定的抑制,低價藥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
對于藥品企業:高價藥品銷售有可能因此而得到抑制,原研藥品、單獨定價、優質優價等藥品將會造成一定沖擊,仿制藥品將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同時,“二次議價”讓藥品價格空間變得透明,隨著藥價“暗扣”變“明扣”,藥企的政策風險得到一定釋放,行業銷售費用率有望進一步下降。
對于流通企業:國內醫保部門作為制衡第三方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北上廣推出的醫保部門接手采購,由作為支付方的醫保來負責藥品招標,將改變過去由衛計委做藥品招標,各醫院再分別根據需求和中標目錄進行單獨采購的局面,除了解決采購主體錯位的問題,更有利于費用控制,各地探索醫院可聯合集團采購的方式進行采購,以進一步壓低采購成本。
劉桂春(廣東省醫藥零售行業協會秘書長):
至于藥品零售企業,藥價放開對藥店整體是利好消息,藥店是歡迎的。但對藥店整體影響不會太大。可能會產生以下幾方面的影響:
1、藥店一直以來是市場化運作,是充分競爭的。所以其藥品的實際銷售價格,大多都會低于原來國家設定的最高零售價。也就是說,其價格機制本身早就是市場化的,價格放開后,對藥店本身意義不大。
2、價格放開后,一部分具有品牌優勢的、獨家的品種,廠家可能會提價,形成優質優價的局面,短期內可能使藥店的部分藥品價格有一定波動,但長期看,這是符合市場機制的,也是合理的。
3、價格放開,對醫院的影響是最大的。在醫藥沒分家的情況下,可能造成醫院的部分藥品價格更高,這樣,與藥店的價格反差比原來加大,更多患者可能因為藥店的價格便宜而到藥店購藥。有利于藥店吸引客流。
4、當然,有部分同質化嚴重,競爭較大的藥品,以及實力不強的廠家,在醫院的競爭可能更不利(大廠可能會提價,醫院一般是選擇價格更高的廠家),不排除被擠出醫院,迫使其不得不轉向藥店銷售,使藥店可選擇的合作更多,對藥店有利。
首先利好血液制品企業
“藥品價格放開”似乎已經箭在弦上,根據目前曝光的征求意見稿,2014年年底前,將最先放開血液制品、國家統一采購的預防免疫藥品和避孕藥具、一類精神和麻醉藥品,以及專利藥等四項藥品價格。
對于成為第一批放開價格的產品,血制品企業反應最為熱烈,因為目前血制品的價格與需求倒掛現象最為突出。據悉,目前國內血制品企業的產品主要分兩類:一類是人血白蛋白和靜注免疫球蛋白(靜丙),大部分企業都有能力生產;另一類是以凝血因子等為代表的小制品。由于血制品基本都被納入基藥目錄,10g/瓶人血白蛋白最高零售價為360元。
過去兩年,發改委曾兩次上調部分血液制品的最高零售價,人血白蛋白從360元漲至378元,提價幅度為5%,但相對于血漿源的采集難度和成本提升來說,價格上漲幅度實在杯水車薪。華蘭生物一位內部人士對南都記者透露,血漿的采集難度和成本在逐年提升,多數血液制品企業光對獻漿員的營養補助就在200元-300元/人之間,在血液制品的成本構成中,血漿成本已經高達55%-60%。
多位企業人士對南都記者表示,一方面血液制品供不應求,另一方面,血液制品在醫院的價格又被人為壓低,所以導致醫院經常缺貨,患者從其他渠道獲取產品,價格又高出一大截。
此外,藥價放開對很多中藥企業也形成利好。天士力一位負責銷售的主管告訴南都記者,且不說現在價格已經高高在上的蟲草,從三七、花旗參到甘草、北芪這些最基本的藥材,雖然偶有起伏,但整體趨勢每年都在漲,年漲幅每年在15%左右,有些品種其實賣得不錯,但因為限價,導致最后一結算,不賠本就不錯了。
誰是藥價背后最關鍵的推手?
根據《價格法》、《藥品管理法》及《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現階段中國對藥品實行三種定價形式: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目錄的藥品及少數生產經營具有壟斷性的藥品,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其中,由財政購買免費向特定人群發放的藥品,實行政府定價,目前約有100種,占已批準上市藥品數量的0.8%;其他藥品實行政府指導價,具體形式為最高零售限價,約2600種,占22%左右;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以外的藥品,實行市場調節,由企業自主定價,占77%左右。
而政府定價和指導價格,實行中央和省兩級管理體制在上述定價范圍內,屬于國家基本藥物及國家醫保目錄中的處方藥,壟斷生產經營的藥品,由國家發改委定價,約1900種;屬于國家醫保目錄中的非處方藥,及地方醫保增補的藥品,由各省(區、市)價格主管部門定價,約800種。
但有華北某大型藥企的老總向記者表示,藥價牽涉發改委、衛計委、食藥總局、工商總局等多部委。決定藥價的除發改委,還有目前的招標制度。盡管衛計委制定的招標制度不合理,藥品價格沒有明顯下降,部分藥品還出現成本倒掛,慢慢消失或者質量下降的情況,招標系統腐敗和潛規則也越來越多,但衛計委一直是藥品價格真正的主導部門,發改委沒有也不可能主導藥品價格。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許銘更認為,在招標競標體制下,所謂的放開藥價并不能解決問題。形成市場機制的前提條件是形成價格機制,但目前藥品領域行政管制過多,是不具備健全市場的形成條件的。
據了解,以醫保目錄內的藥品為例,這部分藥品價格需多部委協調,現行的醫保目錄內藥品價格形成機制是:發改委及省級物價部門制定最高零售價,省級招標部門招標形成實際供貨價,企業藥品進入醫院進行成本加成銷售,醫保按照藥品醫保等級分別予以報銷,部分地區存在醫院二次議價的情況。而在很多企業人士看來,除非是已經廣泛受到認可的某些獨家品種,否則的話,能否進醫保,還是決定一個產品銷量甚至存亡的關鍵,所以多數企業最為關心的,還是醫保目錄中藥品的價格形成機制。
為此,對于藥企最為關心的醫保目錄內品種的價格調整,還要等待2014年11月報國務院審批的具體工作方案。采寫:南都記者侯睿之
2014年年底擬首批率先放開四項藥品
國家統一采購的預防免疫藥品和避孕藥具
放開原因:主要是實行統一采購并免費提供給特定的人群使用,其價格可由財政與有關企業通過協商或招標的辦法確定。
專利藥屬于創新藥,上市時間短,市場銷量小,放開價格有利于提高研發創新的積極性。
血液制品隨著市場發展,血液制品生產企業不斷增加,競爭加劇,醫保目錄內已有可替代藥品。
一類精神和麻醉藥品實行嚴格的生產流通管理,定點生產,使用環節幾乎不存在濫用情況,市場價格穩定,市場銷量小。
2014年11月醫保目錄內的藥品價格放開的具體工作方案報國務院審批
2015年1月起實施